现实题材剧可有成功密码?

2021-01-27 08:54 | 天津日报

  日前,《大江大河2》收官,这部剧承袭第一部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主要角色的际遇和成长线,再次扛起现实主义题材大旗,在东方卫视播出以来不仅收视屡次破2,豆瓣口碑迄今保持9分之上。相隔两年,这条时代的江河驾潮驭势、永续奔腾,它如何牵动观众的心?


  回望2020年电视剧,现实题材电视剧超过20部,涵盖了都市、年代、职场、刑侦等类型,引领了整个卫视剧场,在强化现实主义创作目标确立的大环境下,贴近生活、倡导正能量的现实题材剧依然是中国电视剧最主流的创作方法。另外,电视剧“续集魔咒”在国产剧的创作生态里俨然成为了默认事实,现实题材续作的创作则更难。《大江大河2》又是如何承接前作高分,破解“续集魔咒”的呢?


  叙事兼具“历时性”及“共时性”


  《大江大河》第一部中讲述了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以宋运辉(王凯饰)、雷东宝(杨烁饰)、杨巡(董子健饰)等为代表的时代亲历者们紧抓住时代机遇,在不同的领域,实现了各自的理想与目标的故事,继而由个人命运折射时代巨变,展露了我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个体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变革。


  《大江大河2》将故事的时代背景对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时代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留学归来的梁思申(杨采钰饰),及一众新角色也将先后出场,他们将共同续写在时代的波澜中,探索革新、拼搏进取的新篇章。


  纵观两季《大江大河》,正午阳光的团队用了85集的体量,将改革前后的强烈对比展现出来,尤其是两季的结局,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一个字都振聋发聩。对现实生活体察入微的戏剧冲突、多切面的人物塑造、宏大叙事下的敢拼敢闯的精神内核等因素也造就了《大江大河2》消弭岁月壁垒,激荡精神共鸣的价值回响。


  透过故事,观众回首往昔,看着父兄一辈守护理想、锐意进取的历程,感受到了时代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悄然滋生着迷茫与彷徨。随着主人公回到当初的情境,在那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岁月,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当初那批弄潮儿们曾遇到过怎样的误解与彷徨。


  尤其是王凯扮演的宋运辉。表演过程中,王凯也捕捉到了角色成长方向的变化:“第一部,他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更专注于知识,研究技术;第二部,他诠释了‘如何不辜负这个时代’,他可能要面临人事关系、事业的抉择,以及感情问题的挑战。”他相信这部剧能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找到共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能唤起记忆,而年轻人能被不畏艰险、敢闯敢拼的时代精神感动。”他认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拼搏精神都难能可贵”。


  王凯形容这个角色是“有爱心,有孝心,有童心;有原则,有底线,有韧劲儿,敢闯敢拼”──低谷时不颓丧失意,得意时心系大局,再复杂的人事骤变、情感牵系,都无法撼动内心底线、原则的天平。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面貌,改革开放浪潮下乘风破浪的先行者们没有辜负时代赋予的机遇,他们受益于改革春风的同时亦在奋楫搏浪,为祖国为后辈共建更加繁荣先进的时代。


  董子健在剧中饰演个体户杨巡,他在商海里摸爬滚打的经历,反映了一代人的奋斗历程。对应杨巡的故事线,他正在经历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时期。董子健感受到了时代对个体的塑造:“杨巡是一个缩影,从年轻时就‘走出来’干活、创业,慢慢努力,希望自己能进步、有成长,这就是我们。”包括王凯在内,董子健、杨烁、杨采钰等一批优秀演员用精准演绎,赋予了角色更加饱满动人的血肉精魄。事实上,《大江大河2》描摹的每一个个体都用真实的成长轨迹,回答了时代赋予的命题。


  谈及《大江大河2》得到观众认可的原因时,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副主任颜彬表示:“《大江大河2》是一部描写改革开放辉煌画卷的续集作品。上部作品的良好口碑与本部作品中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形成了互文,点燃了观众的观影期待。它将叙事的重点放置在了国有企业及民营小商品经济这两条主线上,叙事更加集中的同时,也拉升了叙事的广度,给演员提供了兼具‘历时性’及‘共时性’的表演空间,人物的百态人生得以深化,生命际遇更加况味。”


  影像记录与生活本体同构


  在《大江大河2》开播期间,《2020年电视剧调研报告》如期发布。在广电总局鼓励现实主义题材剧创作的号召下,2020年现实题材电视剧超过20部,涵盖了都市、年代、职场、刑侦等类型,引领了整个卫视剧场。其中,《大江大河2》以豆瓣评分第一名的成绩列榜单之首。《隐秘而伟大》《以家人之名》《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安家》也成绩不俗,领衔了2020年的现实主义题材剧场。综观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大时代”与“小人物”的辉映、“大环境”与“小角色”的共融,是优质现实主题题材电视剧不变的主题,也是创作者“构建大格局、展现高立意”的重要“密匙”。


  以《大江大河2》为例,如果把改革喻为时代之浪,宋运辉、杨巡、雷东宝便是踏浪而来的有为青年。他们所到之处,四溅的浪花汇聚成改革浪尖上的磅礴交响曲,致这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要打造真正让当代观众认可和喜欢的电视佳作,必须从时代大潮中撷取涓涓细流,以“小人物”故事生动反映大时代,在脚踏大地、深入生活的实践中书写作品,作品方能彰显时代价值。


  颜斌表示,在《大江大河》系列电视剧中,大时代、大环境为“小人物”、“小角色”提供了舞台。“这个舞台并非是事实层面的,而是戏剧层面的。小人物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波折是比较经典的戏剧性表达。创作者将主要人物放在改革开放的40年历程与中国复杂的多维变革──这一横一纵的两个最富戏剧性的情境之中,为人物的创作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另外,《大江大河2》不是从故事情节中延续下来,而是从现实中来,这也许给未来的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现实题材它不光是一种题材的现实性,更重要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


  颜斌说:“现实主义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应该指的是后者,所以我比较认可这个看法。中国有较为久远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这种创作传统更强调‘影像(文学)记录’与‘生活本体’的同构,而不是单纯的一致,是精神层面的统一,而非纯粹现实层面的一致。电视剧作品仍旧需要遵循戏剧规律和叙事的主旨表达,就像有学者提出的‘积极的现实主义’和‘温暖的现实主义’。”


  《大江大河2》的制片人侯鸿亮说:“我们想要呈现的,不是‘宅斗’‘厂斗’,而是跳出了局部矛盾,经历了时代沉淀后再度回眸的情节。其中包括‘南巡讲话’前后的剧变,彼时观念的碰撞、改革与保守的角力,我们能看到许多事情是锐意进取的人推动着历史往前走。”的确,剧中以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为代表的改革先驱,他们一次次跌倒后的站起,也让观众拥有了正能量情感获得。


  据悉,《大江大河3》目前正在筹备中,幕后团队“正午阳光”在第三部作品上仍然很有底气。据悉,由正午阳光打造的《琅琊榜3》目前剧本已经完结,《欢乐颂》的续作也在筹备中。该团队是业内有名的“处女座剧组”,该剧组“良心之作”“高品质作品”赞誉不断的背后,是团队一贯的精良制作水准。


  比如,在电视剧《大江大河2》中,大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三角的城乡风貌,小到一辆“二八杠”永久牌自行车、幸福摩托,乃至一张手写的欠条等,都能把人带回当年的故事。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找回1988年至1993年的时代氛围感,剧组在宁波搭建了实景地。在厂房改建的摄影棚内,既有观众亲切熟悉的“小雷家村村委会”办公点,也有宋运辉的“家”。对于优质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来说,品质体现在每一个细处。大到剧本的准确把握,小到服化道的真实精致,应该成为每一个创作者的追求。


  制片方在“品控”上做足工作,才能更好地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颜斌表示,正午阳光是业内非常成熟的制作团队,延续了山影“鲁剧”精品的制作传统。“我认为单纯的高要求并不能保证制作上的优秀,正午阳光屡出精品的核心原因是创作主体们‘没有短板’。这批没有创作短板的创作人,又对自己高要求,才会生产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制作人侯鸿亮,导演孔笙、李雪、简川訸、张开宙、孙墨龙,包括演员王凯、靳东、王鸥、刘奕君,他们有的是签约,有的是合作,但几乎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创作水准。电视剧作为一项集体艺术,这样的制作团队保证了艺术质量。”


  要跳出“话题剧”窠臼


  大IP续集难拍,现实主义题材的续集更难拍,这在国产剧的创作环境中已是事实。谈及原因,颜斌表示:“电视剧是一项集体的艺术。续集容易保证内容上的延续,但无法保证制作团队的延续。加上观众对前作的‘观影期待’已经形成,一旦后作与这种期待产生偏差,续集作品就会失去观众。现实主义题材的续集相对来说会更难一些,问题就在于它与生活的切近性,只要前后作存在不一致,哪怕是其中的场景或者配角人物进行改动,观众也可能不接受。所以我始终觉得‘姐妹篇’性质的作品才应该是影视剧续作的未来。”


  在国外,八季《权力的游戏》、十季《老友记》等经典IP保鲜期很长,在国内,系列剧作品超过五部的屈指可数。颜斌表示,“情景喜剧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可以延续的。我们近些年的低迷也是综合原因,比如市场的成长性、比如创作主体的断代等。”另外,颜斌认为,这或许与叙事传统有关系,“从过去的‘话本’小说到后来电影界的‘影戏’观念中都能看出来,中国人其实更关注传奇性的情节叙事,而非典型性的‘角色’期待。国外的续作靠的是人物的延续。我们应该学习国外制作的综合性考虑、选题的延续性、演员的一贯性,但确实没必要一直羡慕国外这种延续性的创作。边拍边播也比较符合国外的创作,我觉得在国内并不契合。”


  纵观这几年播出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不少电视剧陷入了同质化窠臼,不仅故事内容与人物经历存在极大相似性,故事的情感表达和情绪铺陈也颇为雷同。比如谈及农村,离不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谈及学生,无外乎与高考挂上联系;谈及企业家,总是从小商小贩摸爬滚打做起。一味地展现这些内容,难免令人视觉疲劳、少有耳目一新之感。


  颜斌认为,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发轫,实质上是话题剧。他说:“从早前的《双面胶》《蜗居》《奋斗》等作品一经播出就在互联网平台里发酵,进而衍生到了生活之中,收获了广泛的热度,成为现实主义风潮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现实主义题材的同质化正是投资者和创作者对‘话题剧’的倚重导致的,但现实生活并非由话题构成的,所以这就要求创作者拓宽路径,朝向更广泛的生活进行艺术创作。”


  从创作层面来讲,电视剧市场前几年迎着话题剧的春风,使得现实题材开始勃发,而到了2020年颇有收获的意味。颜斌表示,“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年整体的现实主义作品质量都比较高,凸显出一些创作理念、制作能力层面的成熟,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至于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话题剧可以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起点,但不应该成为主流,应该拓宽现实主义作品的边界。去年《以家人之名》《隐秘而伟大》在这些方面是具有前瞻性的。”


  除了像《欢乐颂》《大江大河》这种纯粹的续集之外,偏向互文性质的续作也值得关注,比如《小欢喜》对《小别离》的延续,《温州两家人》对《温州一家人》的延续,再或者《在远方》对《鸡毛飞上天》的延续。颜斌说:“这些作品中往往具有创作层面的延续性(比如演员的统一,或者主创人员的统一),但都兼具创新性,从某种层面说,这样的做法比传统层面的续集更有意义。《小欢喜》与《小别离》,同样的家长不同的孩子,创作手法上存在延续性,内容却是全新的。《在远方》与《鸡毛飞上天》,其实只有编剧申捷是一样的,但两部作品仍旧展现了某种延续与互文,拓宽了故事的广度与深度。”


  未来,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应该在类型的拓宽与叙事内容的扩容上下功夫。每一个成熟的类型,实质上都应该在吸收了其他类型的优势基础上,不断迭代,完成自我更新。当现实主义题材与各类题材相结合,现实主义的创作才真正未来可期。让我们期待有更多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涌现,在这些作品里,我们能够找到温情与力量,同时也将得到前行的慰藉与答案。


责任编辑:刘蓓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