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为何频陷“大数据杀熟”争议?

2021-01-27 11:54 | 央广网

  原标题:同一航班钻石会员比普通会员高300元互联网平台为何频陷“大数据杀熟”争


  央广网北京1月26消息(记者梁爽)近日,有消费者向央广网记者反映,在携程上买同一航班,钻石会员用户显示最低票价900元,而普通会员用户显示最低票价600元。同一航班,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二人机票价格为何不同?对此,消费者认为自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而携程回应称,此项价格差异由航空公司营销活动导致,并非携程原因。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可以理解为对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近几年,在出行、外卖、电商等生活消费领域,均有消费者反映称遭遇“杀熟”,但被投诉的互联网平台也屡屡予以否认。该如何认定“杀熟”行为?互联网平台又为何频陷“大数据杀熟”争议?


  同一航班钻石会员比普通会员票价高300元


  携程回应称系航空公司营销活动导致价差


  “2020年11月23日,我和同事一起购买从重庆到上海的机票,他说看到一张600元的机票,我说没看到600元的,然后我俩就把手机放在一起,这才发现。”这次经历,让张渝文怀疑自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携程钻石VIP用户,用携程十多年,而同事只是普通会员,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航班,为什么自己看到的票价会高出300元?

是、.png

  张渝文与同事同时购买同一航班,左图为张渝文的机票显示经济舱900元起,右图为其同事的机票显示经济舱600元起。(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张渝文称,在致电携程客服后,客服解释为系统漏洞,说可能是同事通过携程火车票端口点进去才看到了低价机票。随后要去同事的账号,没过多久,同事的机票价格也变为900元。


  1月18日,记者联系到携程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回复央广网记者称,是航空公司做的营销活动导致价格差。经核实,某航司于2020年11月10日-12月31日期间,针对重庆-上海“高导飞”用户推出了专享营销活动,根据该航营销活动规则,活动期间,由高铁导向至飞机的用户可享受专属营销价格600元,故消费者本人询价与其朋友存在差异。


  根据携程方面介绍,“高导飞”就是指由高铁导向至飞机的用户。具体来看,就是消费者在搜索页面搜索某地高铁票,然后该趟高铁行程存在相关活动,系统会推荐低价机票,用户因点击该机票而跳转到飞机票界面,则为“高导飞”用户。


  上述携程工作人员称,“机票是不赚钱的,重在引流价值。”携程只是订票平台,具体机票价格是由航司和代理商根据季节、运力、供需关系等因素统一调控。在线旅游平台向航司收取平台信息服务管理费,并根据民航局要求“按每张客票定额支付”,这意味着每售出一张机票,平台赚取的钱是相对固定的。该工作人员称,携程完全没有“杀熟”动机。


  值得关注的是,据张渝文回忆,当天他查询其他订票平台,同一航班,其他平台售价也为600元。对此,上述携程工作人员表示,其它平台的价格及来源渠道,不能保证,也不做评论。但该工作人员也表示,该事件反映了携程系统存在技术故障,称本次事件后将给系统再做一次升级,升级后再遇类似的活动,消费者在前端显示页就可以看到“火车频道专享”字样,以此作为区分。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分析,此类事件维权比较难,因为机票不是溢价销售,而是折价销售。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原价1000元的机票,其中一个人享受8折,一个人享受6折,这种折扣上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不能被认定为“大数据杀熟”,这就是维权存在难点的关键所在。


  “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2020年7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审议通过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在线旅游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游览等预订服务的,应当建立公开、透明、可查询的预订渠道,促成相关预订服务依约履行。


  会员比非会员点餐价格高


  回应称补贴不对用户进行区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上述消费者有类似遭遇的,不止在旅游出行领域。对于订餐外卖平台,同样有消费者反映,会员在用优惠券的情况下,点餐价格还是高于普通用户。


  “我是饿了么会员,在使用优惠券后,还是比室友多花了大约5块。”张菲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平日里工作忙,习惯在外卖平台上解决就餐问题。但是前段时间她意外发现,和室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同一家店铺,购买相同的菜品,自己在使用优惠券的情况下,餐费总额为125.5元,而室友为120.7元。


  根据张菲菲提供给记者的点餐截图,记者看到两个账号均享有“店铺满45减2”的优惠,另外,张菲菲作为会员享有“红包/抵用券”减6元的优惠,而其室友为普通用户,“红包/抵用券”一栏享受减4.8元的优惠。这次点餐出现的价格差异,主要来自饿了么平台的“百亿补贴”活动,张菲菲享受补贴2元,而其室友享受补贴8元。经过以上减免,出现了相差近5元的价格差。张菲菲告诉记者,饿了么客服给出的解释大概就是用户千人千面,补贴也各有不同,是系统随机行为。但张菲菲怀疑“百元补贴”活动存在“大数据杀熟”,区分会员和非会员用户,所以导致的会员用户补贴少。


  近日,记者联系到饿了么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百亿补贴为平台常态化运营活动。在减免基础上,百亿补贴是平台叠加的随机福利,背后没有特别的算法和逻辑,不对用户作区分。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随机与否,需要证据来支持。如果确实是随机发放,这种做法就不属于“大数据杀熟”。


  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实际上很难做到完全随机。因为经常活跃的用户,用户粘性强不需要优惠来刺激,而对于粘性不强的用户,平台就会用一些福利来刺激消费。如果区分新老客户、会员和非会员,这本质上是设定了不同的交易规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和选择权。


  互联网平台屡陷“杀熟”争议


  专家:行业垄断是背后原因之一


  多位专家表示,互联网平台屡屡陷入“大数据杀熟”争议,有其商业逻辑“支撑”,而行业垄断是背后更深层次原因之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徐伟栋认为,互联网天然就是一个偏向垄断发展的过程,当某个领域形成垄断,消费者选择空间有限,平台就有更多话语权,“大数据杀熟”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小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点。所以,只有形成多元的市场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打破垄断局面,各平台才会在竞争过程中为了自己的长远品牌价值,减少大数据杀熟这种对品牌损伤的行为。


  “从本质上讲,大数据杀熟是一种价格歧视。”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陈玉玲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行价格歧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信息不对等、区分用户、一定的垄断。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数据被大量收集;而随着商家数据处理、运用能力的飞跃,使得差异化定价不再困难。而要想治理“大数据杀熟”,还存在认证难题。


  “不论是消费者还是监管者,证明确实存在‘杀熟’行为都是最大难点。”以在线旅游行业为例,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称,不同用户看到不同价格,有可能是因为航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价格动态调整,确实有客观合理的情形,但是也不排除存在有经营者有意针对新老用户采取价格歧视。所以,在甄别、取证上,监管部门仅根据初步线索判断比较困难,还需要查看后台服务器,根据程序代码来判断平台是否确实有“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事实上,饱受消费者诟病的“大数据杀熟”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从《电子商务法》对“大数据杀熟”做禁止性规定;到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近几年,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陈玉玲建议,监管部门可以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采取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建立相应的大数据网上监管平台,针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全天候的在线监管,提高对各种隐性大数据利用违法行为的查处能力。此外还可以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通过大数据“杀熟”损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行为,不仅要对其给予行政处罚,还要将其纳入诚信黑名单。


责任编辑:王浩宇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