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绿色金融 银行业还要更进一步

2024-04-25 09:21 | 金融时报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渐入人心,绿色也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带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在1月25日国新办举行的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表示,截至2023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


  可见,银行信贷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已经渐入佳境。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日益严格,银行业金融机构助力绿色发展也面临更高要求。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发展绿色金融还要更进一步,在坚持生态优先、集约发展的同时,支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更进一步,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产品的研究和创新。


  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以绿色信贷产品为核心,辅以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绿色信贷产品又根据不同对象分为对公绿色信贷产品和个人绿色信贷产品。尽管产品体系在健全,但从现阶段来讲,主力绿色信贷产品仍存在产品同质化较为明显等问题。因此,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根据绿色产业的行业特点和企业不同需求,创新开发更多元化、更具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此外,要开拓更多绿色信贷投放领域,逐步转变现阶段投向较为集中的现状,要重视更多种类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持续健全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更进一步,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转变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思路。


  无论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还是绿色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普遍存在投入较高、周期较长但收益却一般的问题。如果只注重考虑收益率,那么银行业金融机构很难实现对绿色产业的全面支持。因此,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应结合行业特征调整对收益率的关注,将重点放在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拓展绿色金融服务覆盖面,支持和推动更多企业抓住绿色转型机遇,实现银企共发展,将绿色金融服务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更广泛支持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更进一步,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与绿色产业企业之间存在环保信息壁垒,是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敢对企业进行支持的重要原因,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风险之一。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环保信息的来源较少且难以互相印证,就使得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管理难度偏大、风险偏高。而伴随着政府部门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愈加重视和ESG信息披露机制的逐渐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绿色产业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已经有所改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要继续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重视环境信息的收集和监测,将环境风险纳入风险管理。同时,运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周子章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