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分化:长城新盛、华融、雪松和华信信托大亏损

2021-01-26 08:47 | 中国经营报

  分化、计提、降速,勾勒出2020年信托业的发展现状。


  银行间市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59家信托公司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20年财务报表,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03.31亿元,净赚541.81亿元。信托公司间的业绩分化正在不断加剧,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13家公司营收超过30亿元,前十家公司赚走全行业过半利润,后四家信托公司则亏损了近50亿元。


  与此同时,在宏观形势、强监管政策以及业务转型换挡的影响下,信托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下降,“躺赚”时代一去不复返。一方面是传统业务规模扩张受限,创新业务加大投入使得营业支出刚性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个别机构风险暴露,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持续增加。


  6成信托营收正增长


  从营业收入来看,36家公司2020年实现了营收正增长,占比约6成。


  在已公布“成绩单”的59家信托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净利润总和占到59家净利润总和的54%。也就是说,前十家公司赚走信托行业过半利润。


  中融信托在研报中亦称,“盈利优势进一步向头部集中,而行业内亏损公司家数逐年扩大,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上述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为1203.31亿元,净利润总额为541.81亿元,相较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2.92%和下降3.89%。其中,业绩排名前十位的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之和为583.11亿元,较2019年增收66.52亿元;前十位的净利润之和为292.6亿元,比2019年的前十位多赚了18.68亿元。


  具体而言,从营业收入来看,36家公司2020年实现了营收正增长,占比约6成。具体来看,中信信托、重庆信托、建信信托位列前三,分别实现营收87.42亿元、76.06亿元、66.09亿元。与2019年业绩相比,中信信托和建信信托增幅分别为21.7%和32.8%;而重庆信托的营收则小幅下滑3.6%。


  除了摘得桂冠的上述三家公司外,2020年营收超过50亿元的信托公司还有华能信托、光大信托、中融信托、平安信托以及五矿信托,家数相较2019年度增长一倍。


  实际上,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由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等构成,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直接反映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发展情况。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59家信托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增长超过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上升至67.49%。以老大哥中信信托为例,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1.38亿元,同比增长24.03%。


  营收上,“吊车尾”的末三家公司营收均为负,包括华信信托、华融信托和长城新盛信托,合计亏损近20亿元。其中,近期因“董事长打伤总经理”一事上热搜的华信信托,2020年营业收入亏损16.78亿元,与老大哥中信信托之间的差距超过百亿元。


  从净利润表现上来看,头部公司中,中信信托以38.52亿元净利润位居榜首,华能信托37.65亿元、平安信托30.85亿元、重庆信托28.03亿元和光大信托27.97亿元紧排其后。


  此外,2020年,长城新盛信托、华融信托、雪松信托和华信信托共4家信托公司出现亏损,分别亏损0.99亿元、7.29亿元、12.23亿元及26.52亿元,合计47.03亿元。而这一数据并未包括正处于兑付危机中的安信信托和四川信托。


  在盈利进一步向头部集中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飞跃进步”的新秀公司,比如财信信托、中粮信托、英大信托、昆仑信托和陆家嘴信托等。


  48家信托计提损失合计超130亿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数额超过3亿元的有13家,计提数额在2亿元~3亿元之间的有6家公司,相比2019年的数量增加了6家。


  营收增长净利润却下降,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信托业风险加速暴露背景下,信托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进一步增加。


  上述59家信托公司中,共有48家信托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数额总计130.27亿元,较2019年整体增长了约65.43%。并且,平均每家信托公司计提了2.2亿元。


  其中,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数额超过3亿元的有13家,计提数额在2亿元~3亿元之间的有6家公司,相比2019年的数量增加了6家。此外,计提数额为1亿~2亿元的有11家信托公司,计提数额为5000万元~1亿元的有10家,计提数额在0~5000万元的则有8家。


  记者统计66家信托公司2019年年报发现,2019年全行业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总计至少129亿元。其中,计提金额超过5亿元的有9家;1亿元~5亿元之间的有18家。


  实际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信托公司的业绩。


  1月20日,陕国投A(000563.SZ)发布计提减值准备公告,2020年四季度计提金融资产信用减值损失1.94亿元,其中包括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1.91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及应收利息减值准备359.05万元,债权投资减值准备-91.44万元。陕国投信托对此指出,剔除合并结构化主体


  影响并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将减少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净利润17324.06万元。


  国投泰康信托相关人士认为,行业存续风险资产处置压力较大,受计提拨备影响,行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呈现反向变动。


  “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增长是信托公司2020年营业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百瑞信托在最新研报中分析,信托公司的营业支出主要包括业务管理费和资产减值损失,这两项占比超过90%。而大幅增长的资产减值损失,在营业支出中的占比瞬间提升至28.12%,较2019年提升了7.03个百分点。


  中诚信托研究员崔继培亦撰


  文表示,从59家信托公司的数据来看,2020年平均资产减值损失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利润总额+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为15.88%,而2019年为10.11%。资产减值计提对利润水平的影响加大,反映出信托公司风险水平对持续经营的冲击。即使信托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较快,也难以承受风险水平的持续提升。


  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研发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信托行业存量风险的处置压力依旧不小,同时新增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在房地产股权信托、工商企业信托以及部分投向债券的转标项目。


  收益率下降难“躺赚”


  在创新业务方面,火爆的标品信托、家族信托等创新业务大多仍处于培育期,并未形成规模效应,何时能够撑起业绩大旗仍是未知之数。


  除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对利润的侵蚀之外,大部分正处于艰难转型期的信托公司盈利正在降速。


  由于融资类业务压降、房地产信托管控等政策影响,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等创收型业务的开展受限,信托公司收益将会受到冲击。


  中部地区某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团队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信托产品的期限来看,通常是1~2年。相应的业务收益也是在1~2年时间内体现,比如我们2020年上半年新做的一个房地产信托业务,仅有部分收益体现在下半年业绩当中,而大部分体现在2021年和2022年。”


  有受访行业人士则认为,“公司2020年的业绩目标实现超额完成,主要是上半年业务上得快,下半年监管压降和窗口指导的业绩影响可能会体现明年。”


  另外,在创新业务方面,火爆的标品信托、家族信托等创新业务大多仍处于培育期,并未形成规模效应,何时能够撑起业绩大旗仍是未知之数。


  上述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创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IT系统的搭建、人员团队的投入,这必然会带来信托公司营业支出的刚性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59家信托公司营业支出有明显的增长,整体增幅高达约24.07%。


  “近年来信托公司加大了业务及管理费等成本投入,但投入带来的经营业绩提升尚未充分体现。”崔继培分析指出,业务及管理费对营业收入的贡献边际递减。具体来看,59家信托公司2020年平均业务及管理费达到5.07亿元,较2019年行业平均增长18.75%,高于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


  记者注意到,从净资产收益率(ROE:即净利润除以净资产)来看,2020年59家信托公司的ROE算术平均数为7.08%,较2019年的9.11%下降了2.0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


  对此,百瑞信托研报分析认为,造成2020年信托公司ROE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是2020年信托公司净利润较2019年整体下降。第二是2020年信托公司净资产规模较2019年整体增长。


  实际上,净资产规模的增资主要是由于信托公司大手笔增资。比如,1月19日晚间,浙江东方公告称,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资不超29.27亿元,向浙金信托和中韩人寿进行增资。其中,浙金信托注册资本金将达到33.9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已有将近20家信托公司完成了增资,或发布了启动增资程序、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信息。


  “强者恒强,行业分化的趋势还会强化。”上述受访业内人士还表示,资金信托业务开展的规模限制与信托公司净资产挂钩,无论是融资类业务还是创新型业务,都需要足够的资本实力。


  中诚信托的研究报告表示,提前布局、转型相对较早的信托公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对于转型布局较晚的“后发”信托公司而言,需要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于“后发”的信托公司,中诚信托还给出建议:可优选重点方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支持重点的业务转型;充分调动业务团队的积极性,在短时间内尽快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提高专业能力,在业务实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提高质量,逐步打造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陈雯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