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谈艺录(九十二)| 从蛰伏到破土,一个艺术家的觉醒之路

2025-07-18 09:24 | 文化视界

1.jpeg

  从1988年郑忠南通师专美术系毕业到登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美术观察》1997年第五期“美术名家”,郑忠用了九年时间。


  1988年的南通海安县城,晨曦中总有一个青年每天风尘仆仆提前一小时上班,并不是“假”积极,实在是因其家中空间太小,他便只能在机器轰鸣的偌大设计室里铺开画纸。刚从南京艺术学院研修班归来的郑忠,将工厂车间变成了自己另类的艺术道场。流水线上的金属撞击声与宣纸上的墨色晕染交织,这个看似与周遭格格不入的灵魂深处,其时正在经历着一场静默无声、无人问津的阵痛与蜕变。


2.jpeg

  作品名称:《惊蛰系列之一》

  尺寸:55x79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1993年


  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美国廖氏版画奖、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中国百年版画》、《中国当代美术图鉴》、《中国丝网版画二十年回顾展》,由《中国版画》《美术研究》《美术观察》发表,中国美术馆收藏


  一、螺丝壳中的艺术修行


  在海安丝绸印染厂的前三年里,郑忠的工装口袋里永远揣着速写本。流水线机械重复的节奏,意外成为他修炼艺术定力的禅房。当同事们在午休时打牌消遣,他却将《国际时装》杂志的彩色插页平铺在印花台板上,用沾着油墨的手指揣摹那些流行色卡与时尚先锋的廓形。工厂为其订阅的《美术》《江苏画刊》等十多种期刊,成为那个封闭年代他观察艺术世界的唯一窗口。


3.png

4.jpeg


  这个"不合群"的独行客,在乡镇企业的文化荒漠中构建起了自己艺术生态的绿洲。国家丝绸总公司的行业资料成为窥探当代艺术的窄缝,日本浮世绘的平面构成与德国表现主义的强烈笔触,在印花机的阴影下悄然生长。他用丝网印刷的边角料试验综合材料,将工业油墨、色浆、介质与纸本、画布结合,无意间叩响了世界版画艺术的新大门。


  郑忠工厂时期的速写本


  二、南艺的破壁时刻


  1991年的南京艺术学院版画工作室,晾画架前的老教授张树云突然驻足。那幅融合铜版画技法与传统水墨的综合版画,在满墙习作中闪烁着异质的光芒。当得知作者竟是个与江苏省版协素无瓜葛的乡镇青年时,这位曾参与新兴木刻运动的老艺术家眼前一亮。这幅后来入选省展的《窗》,不仅打破了学院与民间的无形藩篱,更让郑忠触摸到了真正的艺术坐标系。平生第一张入选省美展作品,是以“南艺郑忠”开始的。在研修班的日夜里,这个南通师专毕业生见识到了真正的“山外山”。来自八大美院的同窗们,在素描纸上演绎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对艺术本体的哲学思辨。当众人在创作上讲究“主题性”时,郑忠却在观察光影如何解构物象;当别人争论流派分野时,他已在试验如何将铜版画原理、表现力与丝绸印染的套色工艺相结合移植到版画创作中去。


9.jpeg

  1994年“郑忠丝网版画观摩展”在中国美院版画系画廊举行

10.jpeg

  左起为中国美院版画系主任韩黎坤、青年版画家郑忠、中国美院版画系丝网工作室主任陈聿强、时为在读研究生的孔国桥

11.jpeg

  三、惊蛰时节的破晓


  1994年春,杭州南山路218号的中国美院招待所,陈聿强教授清晨六点的敲门声,叩开了中国当代版画史的重要章节。当郑忠展开《惊蛰》系列时,其丝网版画特有的渐变层次与水墨的写意精神,在画面上奏响了视觉的奇妙交响。那些蛰伏在工厂岁月里的思考,化作雷霆万钧的玄色块面;南艺习得的构成法则,在银灰色的过渡中显影为诗意的留白。


  这场临时起意的个展,像惊蛰时节的春雷震动西湖。中国美院的教授们在画前驻足两、三个小时,苏州版画院的老先生激动地掏出放大镜细究肌理,问这问那。当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杂志用四个版面报道这个"横空出世"的丝网版画家时,人们才惊觉:那个在工厂车间“闭门造车”“活作耗”的“疯子”,早已在人们众口一词的诽议、孤独中完成了当代中国版画语言的基因重组。


  从海安工厂到中国美院版画系画廊个展,这段6年孤旅印证着艺术最本真的规律:真正的突破往往诞生于主流视野之外,当学院派在既定轨道上精进时,某个车间里的异端实验,可能正在重构艺术的未来图景。郑忠的觉醒之路,恰似他笔下的惊蛰意象——在漫长的地底蛰伏后,终将以破土之势,为时代奉上惊艳的春雷。


  这不?1996年文化部中国艺术交流中心在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发现了“郑忠版画”,一纸公文仿佛一张船票,从此让郑忠版画代表中国飘洋过海......


  中国美术馆原馆长、著名画家杨力舟为郑忠水墨画展题词:


  心游天荒玄妙迁想

  风驰雨骤苍润跌荡

  象外之象恢弘弥张


  (来源:新意象水墨)


  艺术家简介


16.jpg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高冉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