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卡”权益缩水,什么情况?

2024-04-30 09:08 | 中国证券报

  “我最常使用的是某国有行的白金信用卡,但是这几年权益缩水很多,可谓一年不如一年。我刚开始用的时候,送8.8折充油卡,后来改为送25元充油支付红包,这个月变成20元了;之前每个月有两张9元的电影票,这个月开始一张票减15元,30元封顶......”网友小谦说。


  近年来,信用卡权益缩水严重,使得热衷“薅羊毛”的用户黏性有所降低,持卡人体验感下降的背后,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正在遭遇转型挑战。


  信用卡权益缩水


  不久前,“年轻人不爱用信用卡”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多位信用卡用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相比花呗、美团月付等,信用卡可以“薅羊毛”,这是他们选择信用卡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信用卡优惠较多,比如各种支付立减金、积分换礼品、机场贵宾厅免费使用等;另一方面,用信用卡额度来消费,如果能按时还款,是没有利息的,自己的钱可以用来存定期或者买理财、基金。”北京地区某资深信用卡用户小轩表示。


  “我在很多家银行都办有信用卡,而且绑定了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结算时看哪张卡有优惠就用哪张卡支付,一个月能省百十来块钱。”北京白领小依说。


  但是,近年来信用卡权益不断“缩水”,导致这部分客户的黏性有所降低。记者梳理发现,4月以来,广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了信用卡权益调整公告,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


  其中,广发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表示,6月1日起,将调整广发返利金业务规则,对返利金累计上限、兑换条件等进行调整,如将白金卡客户每自然月累计上限200返利金调整为100返利金。据悉,返利金可兑换为返利券,消费者在指定商户或平台达到一定的消费金额,即可自动获得相应金额的免还款签账额。


  面临“精耕细作”新挑战


  当前,银行信用卡业务正由“跑马圈地”的粗放式扩张阶段逐步转向“精耕细作”的精细化管理阶段。


  2022年7月,原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转变粗放发展模式,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长期睡眠卡率超过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要合理设置单一客户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上限等。


  上市银行年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近距离观察信用卡业务的窗口。素有“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该行实现信用卡交易额4.81万亿元,同比下降0.44%;实现信用卡利息收入635亿元,同比下降0.72%;实现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72亿元,同比下降3.02%。


  对于该业绩表现,招商银行解释,主要是更加注重高质量获客,新户获取规模有所下降;同时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复苏,使得信用卡贷款增长乏力、信用卡线下交易手续费收入下降较为明显。


  业绩承压之下,银行也在主动求变,首先是业务架构调整。自去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陆续发布批复,同意多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其中包括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天津分中心与广州分中心,以及蒙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多个分中心。


  其次是压降成本。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信用卡新规公布后,信用卡高速发展阶段告一段落,倒逼机构调整权益配置、营销模式。减少信用卡权益,是银行控成本的方式,有利于缓解息差压力。“银行在调整信用卡权益时,应积极优化服务,及时告知客户调整动态并争取客户理解,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转型的主动性。”董希淼说。


责任编辑:周子章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