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2024-05-16 09:39 | 文汇报

  原标题: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可以赋能和整合其他生产要素,具有乘数和倍增效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知识产权金融在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可以通过盘活企业无形资产,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创新成果商业化以及增加风险管理工具等渠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护航,推动高品质满足需求的新产品上市,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中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内涵


  知识产权金融既是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的重要方式,也是金融市场一种独特的交易类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知识产权金融(Intellectual Property Financing)的定义是“使用商标、设计权、专利和版权等知识产权资产增信”。目前,各国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开展了有益探索,知识产权作为融资工具已被市场主体广泛选择。2024年初,我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发布的《解锁知识产权融资国家视角:中国的历程》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产权运用方式多元化与创新主体需求多样化的契合,让越来越多的主体选择获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知识产权运营是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经营权利来提升和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它涵盖知识产权资产的布局培育、价值评估、转移转化、投融资、战略运用及专利导航等各个方面。通过融资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是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商事制度改革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催生了更多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需求。


  目前,中国知识产权金融的主要类型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是发展最早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类型)、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相关风险投资以及知识产权出资入股等。在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制度层面,对知识产权金融各项业务类型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提出,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可以采取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投资等方面支持科学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保险机构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保险品种,促进新技术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完善担保融资制度,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


  挑战:评估难、风控难和处置难


  与不动产、机器和股票等实物(有形)资产相比,很难对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数据、算法等)进行估值和评价分析。因此,寻求有效途径以充分释放无形资产融资潜能,解决知识产权融资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事项。知识产权金融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评估难、风控难和处置难等问题。


  首先,评估难是指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的复杂性。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如非物质性、独创性和法律保护的范围等,使得其价值评估不如有形资产那样直观和容易量化。而且,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涉及多个主体,如银行、保险、担保、租赁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高校、政府等非金融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例如金融机构缺乏对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的准确判断依据,而企业对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的理解不深入,高校对企业的专利需求了解不足,政府对扶持政策效果的把握不精准。这导致在知识产权交易和融资过程中,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一大挑战。


  其次,风控难主要在于知识产权金融项目的风险控制。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法律保护范围等都可能会影响知识产权价值的稳定性。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险、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已经有所应用,但它们之间的合作较少,产品间的衔接和联动不足,导致综合服务成本较高。这使得金融机构在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时面临较大的风险,要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这在实践中存在较高的难度。


  最后,处置难则是指在知识产权金融活动中,一旦发生违约或其他风险事件,如何有效处置质押的知识产权资产。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其流通性和变现能力相对较弱,这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处置质押的知识产权变得更加困难。


  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正处于功能全面升级的关键跃升期,尤其是在前沿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战略科技力量的充分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放创新协同网络的构建、基础研究先行区和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科学技术集群排名中,2023年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前五位。截至2023年底,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2件,居全国前列。上海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9%(高于欧洲国家平均水平)。上海又是科技型企业集聚地,可望借助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勇于探索可供全国乃至世界借鉴的经验。


  一要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优化已有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构建一个涵盖法律、经济、技术等多个维度的知识产权评估指标体系,融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新案例、科学技术新动态、金融科技新方法,改进和优化知识产权评估的方法和模型,使其更加科学和适应市场变化。鼓励开发智能化的知识产权评估工具,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辅助评估工作。评估主体可包括公共部门和批准进入的其他实体,包括私营主体、外资实体等,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制度优势引进国际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构。


  二是在上海自贸区内探索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制度创新。在政策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风险控制等方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模式和发展路径。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高校合作、职业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专业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人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融资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防止市场操纵和不公平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


  三是优化整合部分产业投资和引导基金,设立知识产权储备基金。上海目前拥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招商新优势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基金等,可对此优化整合部分基金,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储备基金。打造专业化的运营团队,疏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中的堵点,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读者 朱平芳 读者 王永水)


责任编辑:高冉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