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6月8日讯(记者 张明江) 今年基金经理离职潮依然难止,截至目前离职基金经理数与去年同期相当。但市场震荡期基金经理离职明显减少,今年离职基金经理多集中在一季度,4月份后鲜见基金经理离职。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今年年初以来已有113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74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博时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基数较大,年内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此外,金鹰基金年内也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年内离职基金经理数超2位的基金公司多达29家。
另据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共有119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82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离职基金经理数量和涉及基金公司数量均与去年同期相当,但与去年相比离职基金数量和涉及基金公司数均有小幅下降。此外,2021年全年有320位基金经理离职,但今年4月份后基金经理离职潮迅速降温,今年基金经理离职数或将远低于去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业绩大涨的年份往往是基金经理离职高发期,业绩拔高的基金经理很可能会被“挖角”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公司。此外,经历一波熊市之后也会迎来一波基金经理离职潮,不少绩差基金经理往往会在次年年初选择主动离职。但市场震荡期一动不如一静,极少有基金经理离职。
今年基金经理离职主要集中于一季度,4月份后基金经理离职数骤降。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仅有27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25家基金公司。5月份以来离职基金经理数仅为14位,相较一季度降幅明显,其中1月份离职基金经理数多达28位。
今年5月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其中有两条细则直指基金经理“公奔私”。《办法》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 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公奔私”需要一年的静默期。
今年前四个月,顶流基金经理的离职往往引人注目,其中董承非、周应波、赵诣、杨飞等明星基金经理集中离职,堪称开创了一个跳槽小高潮,创办私募基金是明星基金经理最主要去处,《办法》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潮。
近年来基金经理离职潮持续升温,不少中小基金公司人才流失加剧,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仅剩“独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益民基金、瑞达基金、明亚基金旗下均只有一位基金经理在职,另有5家券商资管旗下基金经理仅余1位,此外,另有16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在职基金经理数仅2位。
基金经理
离职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