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孔瑶瑶)8月6日,中消协发布202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同比增长27.23%,解决50965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3万人次。
其中,玉石类投诉量增长明显,直播间虚假宣传成“重灾区”,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家直播售卖玉石时故意避开商品的瑕疵部分,或者利用灯光、滤镜和拍摄角度掩盖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与直播中看到的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商家对玉石的品质、来源、价值进行虚假宣传,如使用危地马拉翡翠、非洲绿色石英玉石冒充缅甸翡翠,或使用酸洗、漂白、染色过的翡翠冒充天然翡翠;三是商家诱导消费者进行“场外”交易,以商量价格、介绍商品、平台规定的发货时间不够等说辞诱导消费者脱离购物平台与其私下交易,增加消费者维权难度。四是鉴定证书造假。部分商家销售的玉石附带的鉴定证书为假冒正规检验机构非法印制,或编造不存在的检验机构进行伪造。五是商家拒绝履行售后承诺。售前声称支持退货退款,一旦消费者发现问题并提出退货,便以各种借口推脱或直接不予理会。
中消协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直播间虚假宣传行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冒充产地、夸大价值、伪造鉴定证书等虚假宣传和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提高不法经营者违法成本。平台应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对直播间“加微信”“私聊转账”等脱离平台交易关键词的监测,若出现主播诱导场外交易行为,可向消费者发送风险提示或视情节采取冻结商家账户等措施。消费者应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脱离平台交易、不轻信口头承诺、不付款给私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