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监管持续强化,对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要求日益严格。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农信系统监管处罚明细。数据显示,该月农信系统共收65张罚单,合计被罚没金额3785.78万元,反洗钱与信贷违规成突出问题,反映行业合规短板。
反洗钱违规问题突出,多家机构遭重罚
在这65张罚单中,反洗钱相关违规占比最高。共有30余家机构因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问题受到处罚。
以四川大英农商行为例,该行因提供虚假报表、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多项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165.1万元。具体违规事实包括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报表、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违反征信安全管理要求等。江西广信农商行因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假币收缴不力等,被处以94.88万元罚款,违规事实有提供虚假的统计报表、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发现假币而不收缴等。河北元氏农商行因违反反洗钱规定等,被警告并罚款140.7万元,其涉及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多项反洗钱相关违规。
此外,浙江诸暨农商银行因未按规定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处90万元罚款;辽宁农商银行本溪县支行则因未按规定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被罚款20万元。这些案例凸显出反洗钱合规压力在持续加大。
信贷业务违规频发,贷款管理漏洞凸显
信贷领域的违规现象同样高发。安徽霍邱农商行因违规发放贷款、虚报监管数据,被罚款230万元。其违规事实为违规掩盖资产质量、信贷管理不规范、违规发放贷款、与合作担保公司业务管理不审慎、虚报监管数据。
浙江平湖农商行因贷款用途不合规,被罚125万元,是由于贷款管理不到位,发放了用途不合规的流动资金贷款。云南禄劝农商行因信贷资金挪用等问题,被处以135万元罚款。
陕西汉阴农商银行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还通过即放即收方式发放无实际用途贷款以虚增信贷规模,因此被罚款73万元。
浙江禾城农商银行发放不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贷款、贷款实际用途和合同约定不符,且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115万元。此类违规情况大多与“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未尽职”相关,反映出部分机构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明显疏漏。
内控与数据治理问题受关注
多家机构因内控缺陷遭到处罚。比如江西宁都农商行竹笮支行因“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被罚40万元;广东东源农商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95万元。
此外,数据报送不实、征信管理不合规等问题也屡次被点名。像湖南宁乡农商行就因提供虚假统计资料等,被罚88.5万元。江西铜鼓农商银行错报单位活期存款统计数据、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身份、未按规定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等,被警告并处罚款人民币52.45万元。这些案例表明农信系统在内部管理和数据治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区域性特点显著,江西、河北成“重灾区”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江西(12张)、河北(9张)、新疆(6张)的罚单数量位居前列。
江西的农商行普遍涉及反洗钱与征信违规,弋阳、广丰等地的机构均因“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被罚款40万元。如江西广丰农商银行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处罚款40万元;江西弋阳农商银行同样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于2025年6月24日被处罚款40万元。
河北的机构则主要集中在反洗钱和账户管理问题上,例如石家庄鹿泉农商行因客户身份识别不力,被罚款42万元;河北平山农商银行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罚款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