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震荡市,资金都去哪了?“固收+”规模突破2万亿元

2025-09-11 09:28 | 时代周报

  目前,“固收+”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


  近年来,利率下行脚步加快,银行存款利率已全面步入“1时代”。


  即便是在中小银行,年化收益率超2%的理财产品也难觅踪迹,部分银行的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甚至出现“期限越长、收益越低”的倒挂现象。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银行理财、保险产品等传统理财的收益率也同步承压,普遍陷入“收益缩水”的困境。


  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利率仍将维持下行趋势。长期来看,低风险产品的收益或许难以覆盖通胀,曾经“稳稳吃利息”的躺赢资金,如今该如何实现稳健增值?


  “进可攻、退可守”的“固收+”产品


  近期A股市场热度攀升但波动也显著加剧,自8月26日创下阶段高点后,市场震荡调整已有两周时间。当前市场环境下,“攻守兼备”的“固收+”资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稳健投资者的关注。


  “固收+”资产以债券为底仓筑牢“安全垫”,同时叠加可转债或者权益资产适度增强收益。它既突破了纯债基金的收益天花板,又有效降低了权益投资的波动风险,在降低波动性的同时还能获取稳健收益。


  相比直接投资股票或权益类基金,“固收+”基金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在股市大幅波动时保持平稳表现。债券稳定的票息收入构成产品的“安全垫”,大幅降低净值回撤幅度,让投资体验更顺滑。


  股市上涨时,“固收+”又能凭借一定股票或者可转债仓位,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捕捉权益市场的收益机会,不会让投资者在牛市中“踏空”,具备更强的收益弹性。


  这种“攻守兼备”的特性让“固收+”产品愈发受到投资者青睐。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规模分别达8616.48亿元、8338.30亿元,相比2024年末分别增加了1136亿元和1403亿元,增幅分别为15.2%和20.2%。


  目前,“固收+”产品主要涵盖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等,差异主要体现在纯债、股票、可转债的配置比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固收+”基金规模合计达20054亿元。


  以二级债基为例,这类产品通常将超80%的资产投向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获取稳定利息。同时,投向股票市场和可转债的资产比例不超过20%,灵活把握权益机会增强收益,是“固收+”的典型代表。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展现出“收益更优、波动更低”的显著特征。


  据Wind数据,从2015年1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累计上涨52.28%,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7.25%。2024年以及2025年前八个月,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分别上涨4.90%、4.52%;2024年以来累计涨幅达9.65%。


  分年度来看,其波动幅度也显著小于沪深300指数;尤其在沪深300指数录得负收益的年份,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体现出突出的抗跌属性,为投资者提供稳健的投资体验。


  国泰海通固收首席分析师唐元懋在研报《再议二级债基的配置价值》中指出,低利率环境下,纯债部分的静态收益吸引力下降,而多资产策略与“固收+”正在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市场风险偏好不断提升带动含权类资产收益弹性进一步提升。相比2024年,如何把纯债以外的部分进行更有效的配置可能会成为2025年的胜负手。


责任编辑:周子章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