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发展突飞猛进,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专业型的人才队伍,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证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自身贡献。本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做出探讨。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在20世纪末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王萍.积极心理学的繁荣与演变—阴阳辩证哲理的回归),认为积极心理学应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的快乐和幸福,是一门研究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其理论基础是人的自我决定行为,主张以人为本,激发人本身的积极性,最终目的是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让人们在充分了解外部环境后作出自我选择,从而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我决定行为(王丽婷.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积极主观体验研究,其中,积极情绪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二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三是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教师、同学和朋友等为其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自我实现和健康成长。国内学者任梓荣等人提出教育者应从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的构建和内在潜能的挖掘,如主观幸福感、成就感、乐观、意志力、自尊与自我决定等等(任梓荣.陈永涌.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变迁: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应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就需要班主任们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高职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点
(一)学习动机强,但学习习惯较差
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总体上学习动机较强,大部分希望通过高职院校的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一技之长,或者希望学习到一些知识,锻炼自身能力。但落实到行动当中时,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意志力较低,具体表现在:没有明确的学业目标和计划、迟到早退旷课、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课堂上容易被手机分散注意力、课后作业拖延且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二)自我意识较强,但缺乏集体意识
高职生步入高职院校后,开启了踏入社会前的最重要的学习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边学习,边成长,不断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和探索自己,随着知识的积累、人际圈的扩大、生活阅历的增加等,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现实非常关注,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他们自身独立意识增强,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也反感学校较多的管束,他们喜欢张扬个性、追求自由,但对很多学生活动参与热情不足、团队协作意识不高,集体荣誉感较低。
(三)情感体验丰富,但沟通交际能力较弱
高职生步入大学后,情绪体验因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变得丰富,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情绪体验的强烈与细腻并存。人际交往方面,为缓解生活、学习之余的孤独感,多数学生希望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倾向于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但有不少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跟别人交往而感到困惑和烦恼,寝室矛盾、同学关系紧张现象较为常见。
(四)自尊心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高职生是个性鲜明的群体,自尊心较强,具体表现在:重视自我形象,注重打扮、塑造自己,希望自己有较好的仪表形象;对自由、平等、尊重的强烈要求,渴望得到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尊重和理解;喜欢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等。但在遇到挫折时,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如遇到考试失败、失恋、被老师批评等问题,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容易变得情绪低落、悲观自卑甚至否定自己。
三、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原则
(一)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积极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应用到教育领域,则应坚持以生为本,高职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尊严、自由感、幸福感的提升等,重视学生的特色化发展需求,促进心理素质提升。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原则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创造力、成就感、爱的能力、自我实现等积极的一面,因此,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当下和将来的心理体验,关心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重视学生主观情感的满足和乐观心态的培养。
(三)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原则
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愿望,但由于过往经历、个性、内心需求、自我发展需求的不同,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班主任在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到实践中时,要注重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栗波.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探讨)。
四、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赏识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发扬优点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习惯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管理学生,关注的重点会倾向于聚焦学生的问题和缺点,而非闪光点。将学生以“问题学生”、“低等生”冠名,长此以往,学生会默认自己为差生,对生活、学业失去信心,导致破罐子破摔,如此一来反而会加重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班主任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要拿着“放大镜”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比以往好一些些的方面,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军训标兵评选、内务标兵评选、自强之星评选、学习积极分子评选等活动,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看重与期望,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不断完善自身,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生意志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提升。班主任可以将挫折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行班级演讲比赛等,也可以利用军训、运动会以及校园健康跑等途径,引导磨练学生积极的意志品质,提升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如:对男生,引导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对女生,引导他们自尊自爱;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培养奋斗精神等等,通过这些教育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意志品质。
(三)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月活动、成长训练营等途径,在心理中心辅导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与班级学生共同参与一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跟学生一起挑战事先设定好且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项目,从而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适时地鼓励学生、赞赏学生以及交流活动心得,共同分享挑战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班级学生的自信心、人际沟通能力、成就感、幸福感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四)坚持民主管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经过高中三年时光的磨练,高职生步入大学后,生理、心理也愈发成熟,加之大学里相对宽松与自由的学习环境,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思想,更加追求独立,更加渴望表现自己,在这样的前提下,民主也就成为了一种必要。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组建班委、寝室长及课代表等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给予他们自我锻炼、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机会,并适时的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更强烈的信任感、成就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不断激发自身发展潜能,不断完善自我。(作者单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